當提到摩西,就會想起……

  摩西帶領著兩代以色列人從離開埃及,進到曠野,經過40年的曠野漂泊,最終為進入迦南作好預備……但摩西卻未能進到神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迦南……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所經過的地方有:過了紅海,到巴力洗分,瑪拉,以琳,汛的曠野,利非訂,西乃山,巴蘭曠野,以旬迦別,加低斯(巴蘭曠野)。

  40年曠野的生活是一個怎樣的生活…在以色列人的眼中這40年是充滿充滿艱辛和埋怨,沒有水,吃得太單調,面對死亡的威脅,看不見終點,沒有盼望。在摩西的眼中這40年是從神托付的使命來的,有神一起走過的日子,帶著壓力沉重(民十一14),經常面對埋怨、攻擊、挑戰和在困境中,常處於夾縫中,交織著愛與恨。在神的眼中這班民族是與亞伯拉罕立約的後裔,既是所選之民,又是悖逆之眾。他們常是忘恩負義,刻變時翻的百姓。當他們面艱難環境/處境,就對神失去信心,甚至發怨言。神要施行懲罰教訓,卻又施恩典使之回轉。藉此磨練以色列人對神的信心和順服。


從加底斯的磐石到尼波山上

  在尋的曠野的加低斯,摩西第二次擊打磐石出水(參民二十1-13)。在39年前摩西在利非訂曾第一次用杖擊打磐石出水(參出十七1-4)。可是摩西在加低斯因沒按神所吩咐的方法從磐石取得水,而導至未能進到迦南。神最後讓他在尼波山上,臨終前一覽迦南美地的全貌。


第一與第二次擊打磐石出水有何分別

  第一次摩西沒有怒氣,但第二次摩西卻帶着怒氣來到神的面前。(出十七4,民二十10)

  第一次摩西得了神吩咐後,立刻遵行按著神吩咐擊打磐石。第二次他卻沒有聽從神吩咐磐石出水,反而替神出頭,責備了以色列人的悖逆,並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來擊打磐石出水。(出十七6,民二十11)


為何摩西會用杖擊打磐石?

  聖經中形容摩西是極其謙和的人,勝過世上眾人。何以他會被怒氣所蓋過,而作出一些違反神所指示的呢?

  從經文可以看見是摩西是帶著怒氣。

  「摩西和亞倫召集會眾到磐石前面,摩西對他們說:『聽著!你們這些悖逆的人哪,竟然要我們使這磐石給你們流出水來?』摩西舉起手,用杖擊打了磐石兩下,水大量地湧出……」(民二十10-11)新漢語譯本

  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在加低斯,這事件之前剛去世。當他俯伏在神面前,神竟然沒有責備以色列人。神還恩代他們,叫摩西吩咐石頭出水給他們喝。摩西替神不值,甚至把怨言看為針對他和亞倫,心裡翻騰。兼且新一代以色列人,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眼看將要進入迦南地,仍然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他聽見神的吩咐,但卻沒有聽進心裡。然而從神對他的責備,得知因為他不信神,而做出用杖擊打磐石出水的舉動。

  怒氣使人沒有把神的話聽進心裡,或許引至對神的話有所懷疑。當人對神的話有疑惑的時候,而心裡又充斥著情緒,人就不再回到神跟前尋求清楚。正好怒氣就把人和神的距離拉遠。怒氣也使人變得衝動,不能安靜聽侯神的吩咐。最終只有憑著自己的經驗來,處理面前的事情。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


為何神對摩西這次犯錯那麼嚴厲?

  更重要的是在百姓面前沒有尊神為聖。作為一個領袖,眾人都以他為馬首是瞻。但當領袖都沒有認真按神吩咐行事……反映對神的不尊重。神對神的僕人要求高(路十二48)。縱使神有赦罪恩典(詩一零三8-10),但摩西也要承受犯過的後果。

  「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原文是他)用嘴說了急躁的話。」(詩一零六32~33)

  摩西對這個懲罰有什麼反應?他的反應反映出他是一個怎樣的神的僕人?

  摩西在擊打磐石後,神不許摩西進入迦南。摩西的態度不會像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和盼望。沒有失去動力,仍是積極盡忠服事,因為他的目光不是只在自己身上或自己是否進入迦南,而是神的旨意和心意。

 

神告訴摩西不能進迦南之後,他作了甚麼?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從加低斯往耶利哥對岸的摩押平原進發。

  首先是繞過以東,展開一連串進迦南前的爭戰。先是戰勝南地的迦南人,接著是兩個迦南王。分別是亞摩利人的王西宏及巴珊王噩。(民廿一、廿一、卅一)

  他也掛慮接班人的問題,摩西向神禱告說:「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廿七16-19)

  接著是摩西對百姓最後的數段勸勉,記載在申命記第一至三十章

  摩西勉勵約書亞,神會為他們爭戰。並說出他和神的心意,讓以色列人知道他不能入迦南是與他們有關的。這並不是發悔氣,而是給他們提醒,他們也有他們的一份責任。(參申三21-28)

  摩西對接棒的約書亞語重心長的寄語。「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要和這百姓,一同進入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所賜之地,你也要使他們承受那地為業。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卅一7-8)

  摩西最後的任務就是確立律法,勸百姓誦讀。首先他把神啟示的律法寫成書存放在約櫃旁。由利未人保管。每逢七年的最後一年,由祭司宣讀,勸勉百姓遵行(參申卅一9-13)。其次摩西把他的勸勉,普成兩首詩歌。一首警誡百姓不可背叛神,另一首則先再逐一描述各支派的特性,再給予臨終的祝福(參申卅二、卅三)。在詩歌中,摩西又追憶神一直以來如何恩待以色列百姓。


摩西最後的日子

  神預告摩西他的死「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這亞巴琳山,觀看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後,你也必歸到你列祖(原文作本民)那裡,像你哥哥亞倫一樣……」(民廿七12-13)」

  神重申摩西不能過約旦河「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題這事。你且上毘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申三25-29)

  神吩咐摩西上尼波山「當日,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上這亞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在摩押地與耶利哥相對,觀看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歸你列祖(原文作本民)去,像你哥哥亞倫死在何珥山上,歸他的列祖一樣。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沒有尊我為聖,得罪了我。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遠遠地觀看,卻不得進去。」(申卅二48-52)


在尼波山上

  神重申祂的應許和親自埋葬他(參申卅四1-12)。神知道摩西的心願。但事實上摩西也要承擔他過犯的結果。神就體貼摩西讓他登上尼波山上,可一覽迦南美地全貌,重申神向亞伯拉罕的應許不會落空。這樣神給摩西最大的一個安慰。「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申卅四4)。摩西縱使不能進迦南,在人世界好像是一大遺憾。但在世的事情會過去的,但屬靈和永世是永怛的。摩西可以在變像山上與神愛子耶穌基督一同顯現。摩西最後得到最高的尊崇,由神親自埋葬他,沒有假手與天使。更不讓魔鬼知道他的屍首何在,不被取走利用。

  摩西年事已高,身體雖然健壯。然而,假若他進到迦南地,就面對不少戰事。需要在沙場上奔走往來。最終神這個安排未常不是一個恩典。


從摩西身上有那些學習?

  人總有軟弱的時候,而且往往是在人最堅強的一面跌倒。摩西本被認為是最柔和謙卑,勝過世上所有人。卻在怒氣中作了不能挽回的過錯,毀了他個人一生最大的心願。他不被過犯帶來的苦楚捆綁著,仍然為神全然盡忠,完成神給他的托負。因他真認識神,抓得緊神恩典的一面,不被罪的內疚感壓跨。能夠起來從新振作。

  摩西凡事從神的角度,作優先的考量。正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典範。

  摩西的作為是我們遙不可及,好像在他身上所能學習是不能著地的。但他的對事情的態度,價值觀,為人的性情都是可作為我們的榜樣和借鑒。摩西對所托付的事,殷勤盡忠。他不埋怨別人,不推卸責任。他的經歷提醒我們在服事上不能單靠過往經驗,自作主張,而需禱告尋求,仰望神的帶領。我們假若跌倒要立即回轉,振作繼續為主作工。


經文互勉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19-20)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