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們對路加認識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位醫生,是路加福音及使徒行傳的作者,關於他的介紹和事跡,甚至在聖經中都沒有提到。所以,他在何時出生,何時信主,就連他的國藉和背景都不太清楚。他猶如一位神祕人物,無聲無色地把自己隱藏,卻扮演着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影響後世的人。誠然,他被神大大使用,聖靈藉着他的手不單只記下耶穌基督在地上的事蹟,同時又記錄了自身與保羅及其他信徒們的經歷,匯集成書,讓後人以此認識神,印證真實的神。
路加的記述,大致上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路加福音及下卷使徒行傳。兩卷書都是以順序的形式將事情記錄下來,合起來的內容為新約中最長的。盼望透過路加留下來的文字,讓我們從他身上有所學習,有所提醒。學習方面有六點:
一. 路加傳福音的態度
路加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因為從他作品的字裏行間,他都流露出很高的文學修養。有學者推算他並不是猶太人,是一位外邦人,而兩書卷的內容和重點,也着重於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試舉一個例子,我們可從路加福音的開始便感受得到。
我們先看經文:「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一1-4)
第一章一節提到的提阿非羅是誰呢?路加尊稱他為大人,相信都有一定的位份。他可能是一個權貴,又可能是一位有學識的人,因為他確有「所學之道」,就是一些道理和知識,當中應該包括主耶穌基督的事蹟和教導。不過,感覺上他似乎未曾信主,極有可能是一位慕道朋友。若然的話,路加因着福音的緣故,都深願這位提阿非羅大人能確認所知道的真理,並接受主耶穌為生命之主。另一方面,路加在寫作福音書的時侯都明白到,自己並不是首位記下主耶穌事跡的人,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做了。他在路加福音一章1-2節那裡提到,已有「好些人提筆作書」並且記述了「所成就的事」。這些人是誰?就是主的門徒,當中有馬太和彼得,他們都是親眼見過主,親身跟隨過主,並以第一身的角度記錄主耶穌的事情。雖然已經有這些文字記錄,但路加並不滿足。縱使他未曾見過主,他卻願意以謹慎的態度,考察主耶穌的事蹟,逐一逐項地去確認所收集的資料,務求忠於原貌,並記錄下來。路加的認真表明對主的忠誠,他盼望透過文字讓看到的人認識主耶穌,十分關心他們靈魂得救的事情。明顯地,路加明白到主的心意,聽從祂的吩咐,熱誠地傳揚福音。弟兄姊妹,路加傳福音的態度有提醒我們嗎?信主年日長了,生活也忙碌了,我們對福音的負擔有冷卻下來嗎?保羅曾經交通過欠人福音的債:「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一14-15)
我們有同樣的感受嗎?讓我們多回想主在我們身上的作為,對主的愛多有回應,為主作見證去傳揚福音。
二. 路加學習神話語的態度
路加在一章3節這樣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路一3)。「詳細」意味着「詳盡」和「仔細」,這句的意思就是指,路加對耶穌的故事有詳盡、仔細的考究和察驗。我們有否發覺當做一件事的時候,越是要做到細緻,難度就越高?例如我們要畫一幅圖畫,題目是「美麗的城市」。若我們的畫作要真實地呈現一個城市,我們就要精細地將市內每棟建築物,每個細節都要描畫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一幅圖像清晰的作品,才能展現城市的真貌。相反,繪圖的人只是輕描淡寫,粗略描畫的話,他根本沒有可能呈現到城市的外貌,只不過是模糊一片。所以,若要做到仔細的話,「詳細考察」是免不了。感謝神,路加福音就是經過路加詳細考察下完成的。過程中他得着了神的話,明白到神的心意。關鍵之處就在於,他以一個認真的態度,將聽到的話語,變成為第一手的資料,存放於心中,成為生命的一部份,實在是非常寶貴的。
弟兄姊妹,相信我們都渴慕神的話,每天都讀聖經。讀聖經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如何?有詳細考察經文嗎?就以讀新約聖經——福音書為例。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這三卷福音書被稱為符類福音,即福音書之間有相類似的內容可互相參考。我們可以將各福音書的內容列出來,詳細地去比對,比較經卷之間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考究當中的意義。坊間有很多聖經工具,參考書和電腦軟件都可以幫助我們,讀好神的說話。深信以認真的態度去讀神的話,必定叫我們發現到神的豐富和智慧。因為「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同時,透過明白神的話,讓我們更能清楚神的心意。
三. 路加默默地配搭服事
大家有否留意,路加在兩卷經書中,隱姓埋名,從來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相信是神作工,讓路加刻意地不將自己的名字放在聖經裡。感謝神,神沒有撇除他的名字,反而透過保羅在其他經卷中的記載,提起他的名字來。在腓利門書24節,「與我同工的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門24)保羅介紹路加是他的同工,是他的同行者,在保羅的事工中佔有一個角色。路加既然是同工,他何時開始與保羅一起傳揚福音呢?我們可從使徒行傳十六章9-10節找到答案。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着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十六9-10)在十六章10節之前,路加記載事件均以「他們」為主角,即路加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描述使徒的經歷。第10節,句子的主語就改成了「我們」,這意味着從這一刻開始,路加已加入保羅的團隊了。這時候正值保羅第二次佈道旅程的中段,在特羅亞這個地方,未到達馬其頓之前。
使徒行傳一共記錄了保羅三次的佈道旅程,每次路途都艱難困苦,不時遇到無理的反對和攻擊,團隊充滿壓力。路加作為一個醫生又是同工,時時刻刻照顧着團隊,少一點耐力都未必應付得來。尤其是遇到各類的疾病時,相信都是由他來醫治。他肩負重任,壓力相當沉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除此之外,一些人為因素,都為團隊增添了不少煩惱。當中有一個名叫底馬的同工,因愛世界,離開了保羅往帖撒羅尼迦去。雖然如此,路加仍然緊緊地堅守崗位,與同工們迎着風浪,並肩同行。他默默地耕耘,配合保羅,協助他完成職事,完全沒有異議。路加的學習提醒我們配搭服事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去服事神,總希望找一個最好,最完美,與自己相配的弟兄姊妹來配搭。但實情往往事與願違,總是碰不到和找不到的。在種種的情況下,我們總覺得肢體的條件不好,有缺欠,叫我們不願意跟他們一同配搭。教會不似職業場所,我們可以選擇一間自己認為舒適的公司來工作。但在教會裡,似乎沒有這個選擇。弟兄姊妹,請不要忘記,神為你預備了肢體彼此配搭,彼此提醒,互相補足,當中有功課要我們去學習嗎?或者你會想,路加有這樣好的服事,在他背後必定有一個完美的團隊!其實,不是的,保羅的團隊不完美,是一支分裂後的團隊。使徒行傳記載了一件意見分歧的事: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着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他就走遍敍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徒十五36-41)
保羅因對馬可不滿,與巴拿巴爭論,最終他們分道揚鑣,分開了。路加後來參與了保羅的一隊,相信當中都不容易的。弟兄姊妹,服事中,各人有不同的做法,意見分歧,都是難免的。當有不完美的時候,神要我們如何面對?我們應學習如使徒們一樣,將整件事情「交於主的恩中」(徒十五4),讓主保守和引領。相信路加往後面對困難時,都將一切交於主的恩中,因他知道神是所有問題的終極解決,在主裡是沒有難成的事。弟兄姊妹,讓我們都有同一心志,彼此提醒和學習。
四. 路加在服事上,願意付上代價
在保羅第三次佈道旅程的後段,保羅因要返回耶路撒冷而向以弗所教會道別。路加在使徒行傳二十及二十一章記載了這一幕,當中情節相當感人。為什麼保羅要返回耶路撒冷呢?原因是出於對肢體的關愛和掛念。保羅深知道他這次回去,就不能再次與以弗所的弟兄姊妹相見了。(徒二十25)送別的人都流淚,跪在地上同心禱告,互相擁抱,送別一眾同工乘船離開。最終,保羅和他的團隊都離開了以弗所,向着耶路撒冷出發。回程途中,保羅遇到先知亞迦布,先知預言他必定受苦。(徒廿一11)雖然眾人都勸阻保羅不要返回耶路撒冷,但他依然不聽勸諫,堅持決定。此時此刻,路加與其他同工都明白景況,尊重保羅的決定,同心合意地說「願主的旨意成就。」(徒廿一14)往後,他們收拾行李,過幾天便再次起行(徒廿一15)。其實,路加是要陪保羅去受苦的,他不知道來到耶路撒冷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或許情況相當複雜,太多未知的事情有機會出現,正因路加是團隊成員之一,若保羅出現事故,很大程度上他也被牽連的。人面對不確定的時候就會退縮,以百般的藉口推搪。路加沒有逃避,他反而以一個隱藏的角色,身體力行,陪伴同工們往前走,接受挑戰。自從路加在特羅亞參與服事的一刻,幾可肯定,他已預備好自己與保羅同行,是一個有擔當的承諾。
路加記述這些遭遇時,他並沒有半點怨言,也沒有表示不公平,反而充滿了信心,以受苦的心志及同路人的身份去成就神的美意。弟兄姊妹,神未必要我們承受如此大的重擔,但想到服事神是需要付上代價的,當中包括我們的時間,心思、意念等。讓我們被提醒,同有路加的心志和勇氣。
五. 路加謙卑順服,跟隨屬靈領袖
保羅最後返到耶路撒冷,他因傳揚福音而引起了猶太教人士的指控和反對,他被猶太人視為叛教者,並被控告犯有嚴重的罪行。保羅相信他是無辜的,他認為自己没有違反羅馬法律。他希望透過上訴凱撒(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獲得一個公平和公正的審判。於是保羅決定前往羅馬,路加也陪伴他同去。路途中,他們乘坐的船遇上風暴,船被海浪猛力沖擊毀壞了,最終流落馬耳他島。在島上期間,神給了保羅醫治的恩賜,讓他醫治了不少的居民,他們相當感激保羅的幫助。醫治期間,路加只是從旁觀察和記錄,沒有親手診治。他們的見證,叫人看見主是一位滿有大能的真神。弟兄姊妹,神也給了我們各樣的恩賜,「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11)這恩賜是為着叫我們去服事神,同時又讓肢體間彼此服事(彼前四10),「是叫人得益處。」(林前十二7)在神的眼中,恩賜沒有高低之分,得着某些恩賜並不代表比別人優越。路加意會到這一點,他是一位醫生,學識廣博,就着醫學專業層面,他比保羅更有經驗。但他願意放下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地位,謙卑地讓保羅以神的大能叫人得着醫治,沒有凸顯個人才華。因着路加的學習,主的名就被高舉,神也得着榮耀,福音就此傳揚開去。
神看顧路加,他除了是主的僕人之外,也是一位屬靈領袖的跟隨者。他謙卑地跟隨保羅,以保羅成為學習榜樣,操練個人修養,為日後服事主的路打好基礎,隨時為主所用。弟兄姊妹,我們都有學習的對象嗎?你願意謙卑去操練自己,預備為神所用嗎?
六. 路加不離不棄,活出肢體的感覺
保羅在傳道的生涯中,曾多次被捕和監禁,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也不例外。晚年時,他被關押在羅馬監獄,失去了自由。儘管聖經中沒有記載保羅的死,但從其他歷史資料顯示,保羅在監獄中是被尼祿處死的。尼祿是當時的君王,他憎恨基督徒,殘暴對待信主的人。
保羅在未離世之前,於人生的晚期,提筆寫了提摩太後書,勸勉年青的提摩太在各方面要學習的事情。在書信的後段,保羅透露了自己的景況,他這樣說:「獨有路加在我這裏。」(提後四11)說話間意味到一個事實,所有人都離他而去,惟獨路加還在。言詞間感受到保羅,那份無奈、唏噓和孤寂的感覺,聞者心酸。之前,保羅曾在歌羅西書這樣說,「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他常作準備,為主受苦。至於路加,相信他與保羅同有一個受苦的心志,在相同的領受下,他並沒有為自己選擇一個舒適的生活,反而選擇了陪伴和跟隨保羅,甘願與他一同承受苦楚,一同經歷神。
路加的學習,活生生地體現了保羅在羅馬書上的教導:「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5)他不單只明白,兼且配合行動,的確為我們作了一個美好的榜樣。弟兄姊妹,我們又如何學習?當有肢體分享喜悅的事,確實是值得我們一同感恩的。若然是憂傷的事,如何是好?為着向肢體表達同情,求主先給我們一顆同理心,「感同身受」地代入他們的處境,明白肢體的感覺。我們還需要學習憐憫,學習安慰,以主的愛陪伴對方走過死蔭幽谷,好讓肢體都有同路人的感覺。曾聽過一則窩心的小故事:有一位老伯伯,因為妻子剛過世而傷心不已,住在隔鄰的小男孩看到老伯伯 在哭,就爬上他的雙膝,靜靜地陪着他。小男孩陪了不多久,老伯伯便送他回家,特地向他的母親道謝:「謝謝妳的兒子,他今天安慰了我不少。」後來,母親問兒子:「你是怎麼安慰那位伯伯的呢?」小男孩回答:「我沒有說什麼……我只是陪在他身邊,與他一起哭。」路加沒有與保羅太多的對話,只是默默地陪伴,就顯得足夠了。弟兄姊妹,我們願意學習去陪伴神給我們的肢體嗎?
總結
路加是一個認真和謹慎的人,行事上並不顯眼,卻隱藏着奉獻自己。他清楚自己的角色,操練生命,默默地跟隨神為他預備的領袖,並以順服的態度,謙卑地服事,傳揚福音。而保羅與路加同心服事的見證,榮神益人,正是今日教會的典範。深願我們被提醒,與肢體攜手同走天路,活出合一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