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廿二35-40、加五143、雅二8、林前十三4-7、路十27-37



  我們已經交通過最大的誡命中「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的部份,今天要交通的是另一個部份,就是「愛人如己」。當日律法師試探主的時候,問題是「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但主指出「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理論上這已是完整的答案,但主繼而加上「愛人如己」。這樣究竟主是回答了兩條誡命還是一條呢?「愛人如己」又是否最大的誡命呢?


一. 拉比希列(Rabbi Hillel)

  希列拉比是主當代宗師級的拉比,他活了一百歲,在主八歲時離世。他以自己建立的釋經七原則創立希列教派,今天這七原則也是猶太拉比的金科玉律,而主在他的教導中曾在引用舊約時使用。保羅曾投入迦瑪列的門下,而迦瑪列就是希列的孫,所以保羅對舊約的認識,必定受希列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保羅書信中也有使用希列七原則。據稱希列一生教導的主題就是「愛人如己」(וְאָהַבְתָּ לְרֵעֲךָ כָּמוֹךָ)(利十九18),原文雖然祗有三個字,已成希列一生的教導,可見這三個字實在比字面有更深更高的意義。


二. 最大的誡命?

  保羅說:「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雅各更指出這是「至尊的律法」,可見愛人如己實在是最大的誡命。我們知道「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是來自申命記六章五節而「愛人如己」則出於利未記十九章十八節,主就是以希列第二原則「共同表達方式」將兩段經文結合,因為兩段經文皆以一個重要的字「愛」(וְאָהַבְתָּ)開始。主再以希列第一原則「輕與重」表明這是一條誡命的兩面,重是指愛神、輕是指愛人,重輕並存,所以愛神與愛人是兩條誡命,但在輕與重的原則下成為一條誡命。對當時的聽眾來說,他們在希列的教導下,當然明白主教導其中的精意,發問問題的律法師更不在話下。


三. 愛人如愛自己

  從文法看這經文,我們可以將「如」字作為比較動詞「愛」字,全文理解為「以愛自己的方式來愛人」。舊約中最顯著的例子是約拿單對大衛的愛,撒母耳記上多次指出「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上十八1,3),約拿單表現的愛可以說是全面彰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愛之詩章的精神。為著愛他恆久忍耐父親的怒氣,神膏大衛是要取代自己的王位,但他不求自己的益處,也未曾作害羞的事,他凡事相信,知道大衛必作王,所以他盼望成為大衛的宰相。


四. 己所不慾勿施於人

  曾有一年輕人問希列,他可否在他單腳踏站的時間內,將律法的精意說明?希列的回應就是「對你可恨的事,不要對你的同伴做。這就是全部的妥拉(律法),其餘的是解釋,你去學習吧。」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己所不慾勿施於人」。但主的回應卻是「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希列的重點在於不作惡,而主的重點卻在於所行的善。


五. 誰是我的鄰舍

  「如」字除了比較愛,也可以比較名詞中這個人字。其實在舊約至新約從來不是愛人如己,而是好像路加福音十章廿七節的「愛鄰舍如同自己。」當代拉比也從中有不同的研究,其中「誰是我的鄰舍呢?」就是他們的問題,主以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解釋了誰是鄰舍。申命記廿一章一至三節說出一個鄰舍的例子,就是與自己最接近的人,神將他放在你的身旁,你就是他的鄰舍,相反他也是你的鄰舍。主要表明這點,所以問「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正是要指出「愛人如己」中鄰舍這個基本的雙向意義。

 

問題思想

1. 有甚麼原因使自己未能愛鄰舍?

2. 誰是我們的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