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第三次遠行傳道再到亞西亞省的以弗所,在此廣傳福音使很多猶太人和希臘人都因神的道信主,令廣受崇拜的亞底米女神都被冷落,有製造女神銀龕手藝人聚眾鬧事來對付保羅和他同行的人,當時形勢危急。以弗所是個文化匯集、商貿蓬勃和交通四通八達的城市,各樣建築物隨處可見,有宏偉的廟宇、廣場和劇院,可惜迷信偶像的氣氛濃厚。保羅告誡他們此後不可拜偶像和隨從世界的風俗,要過與蒙召之恩相稱的生活,又要跟眾信徒聯絡起來在愛中建造教會。然而這裡以外邦人背景信徒居多,跟有猶太教背景的信徒聚集一起,難免因種族和信仰背景的差異而產生矛盾。為此,保羅提醒他們已「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又從第四章起,保羅再提醒他們要有新的生活標準,不只個人生活有長進,更該在生命上成長起來,藉著各人的恩賜和功用,使基督的身體得以建立。


1. 脫去舊人,穿上新人

  保羅鄭重地勸告:信主後不可再像外邦人那樣過著心靈空虛的日子去放縱私慾,貪行污穢,這是「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的結果,若是「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有譯本是「但基督絕不是這樣教導你們的」),就不可隨從世俗和惡行,必須「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在行動上與從前的生活方式一刀兩斷,這樣的教導對於當時在以弗所有外邦人背景的信徒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從前都是隨從今世的風俗,從沒有受過神律法的教導。當他們成為基督身體的成員,要緊記跟各人是互為肢體,還需要有新生活配合。既然新生命已經在裡面,該「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就是披帶著基督。若要過美好的肢體生活,必須要學習捨己,因為肢體相愛最大障礙是舊我,就是常說到的「己」。舊人最貪愛自己,捨己是放棄自己堅持的,脫去舊人像拋棄最心愛的舊衣裳,只有脫去舊才可穿上新,這新衣是「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才可使我們在愛中一起建立。


2. 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肢體生活一起難免互有磨擦,甚至在服事上有激烈的爭論,該要學習「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這樣才可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我們去探求真理是應該的,卻應以愛心行事,以恩慈相待。倘若有人失言冒犯,必須要「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我們容易放大別人的弱點而忽略自己的軟弱,曾見過有肢體因人家的失言受到傷害而離開,那是非常可惜。傷害了人的固然去求寬恕,但被傷害的也要學習饒恕別人,否則可能給魔鬼留地步,使教會出現被攻擊的破口,甚至教會都被拖垮!我們與肢體相待要凡事謙卑忍讓,但對撒旦總是寸土必爭,實不可留地步給牠。魔鬼對信徒的攻勢,其目的就是想破壞教會的見證,傷害基督的身體。無論怎樣我們該以基督身體合一的見證為重,並不應以個人的感受、情緒或喜好為先,這都是捨己的學習。


3. 不要叫聖靈擔憂

  聖靈擔憂我們仍是活在「從前行為上的舊人」裡,生命絲毫沒有長進,聖靈也擔憂基督的身體受到破壞。保羅提醒各人要親自勞力作正經事,把有餘的可分缺少的,意思是不只個人有好見證,也想到肢體的需要;不單求自己的益處,也想到肢體的好處。肢體間不可彼此說敗壞人的話,要常說造就人的話,如此才能彼此建立。「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就是對別人諸多判斷、搬弄是非、互相埋怨、彼此相爭等破壞肢體關係的事情,都要「從你們中間除掉」,否則基督的身體便難以建造起來。

  保羅非但看重信徒生命,更重視信徒生命成長對教會建立的功用。弟兄姊妹相處「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不可只求自己的益處,該想到別人的需要。 在士師時代以色列地曾遭饑荒,住在伯利恆的以利米勒帶著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去逃難,後來丈夫與兒子去世,只剩下兩個外邦人的媳婦,拿俄米因心中的恩慈要讓兩媳婦自由離去,並求神恩待她們。 其中一媳婦名叫路得,因心中的恩慈捨不得婆婆拿俄米,情願放棄自由去陪伴拿俄米面對貧窮和孤單,一起過艱難的生活,真是恩慈相待的具體表達。再者,倘若我們以計較別人的對錯來判斷作為肢體的條件,那就非常錯誤,作肢體只根據生命的源頭,在《民數記》有數點各人所屬各支派的源頭,作為參與爭戰的準則,若非從各支派中能被數點出來者絕不能參戰。同樣,能在基督裡作肢體都是以屬基督的生命為原則,絕不是個人身份、職業、家境和見解等來分門別類,只要是清楚蒙恩得救的便是肢體了,否則我們便成為叫聖靈擔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