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創世記卅七至五十章
對我來說約瑟可能是聖經中所描述最完美的人物,當然你不一定同意我的看法。在創世記中對於亞伯拉罕,雅各和約瑟分別有很詳細的記載。有讀聖經的人指出,亞伯拉罕的一生說明了稱義而雅各的一生向我們說明,甚麼叫成聖,至於約瑟的一生,是向我們說明甚麼是得榮耀。
約瑟的人生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17歲)以彩衣為代表。這階段的約瑟在父親的呵護下,過著王子般的生活。第二階段(18-26/27歲)以奴衣為代表,這階段的約瑟淪爲奴隸,成爲埃及人的家奴。第三階段(26/27-30歲)以囚衣為代表,約瑟被關入牢房,成爲埃及人的階下囚。第四階段(30-110歲)以華衣為代表,這階段的約瑟被升爲最高,成爲埃及全地的宰相。
約瑟人生第一階段有以下幾個亮點:分別是彩衣、將哥哥的惡行向父親報告及作夢。彩衣(tunic)原文是寬鬆的外袍,後來七十士譯本將這詞譯為彩衣。鑑於沒有人在牧羊的時候穿著闊袍大袖的衣服,因為在工作上十分不便,所以約瑟的彩衣意味著他不需要像哥哥們一樣從事牧羊的工作。它亦意味雅各將長子的位份給予約瑟,所以也反映他蒙雅各的偏愛。至於他常將哥哥們的惡行向父親報告,是否反映約瑟喜歡向父親打小報告,所以惹哥哥們的憎恨?但有跡象反映,約瑟宅心仁厚,心存憐憫,雖然哥哥厭惡他,他仍然愛他們,關心他們。約瑟作了兩個夢,在夢中他的哥哥們和父母都要向他俯伏下拜。然後,他又直言不諱地向哥哥及爸爸述說;結果換來的是哥哥對他更加憎恨。當時的約瑟不可能明白這兩個夢的意思,後來當他哥哥到埃及糴糧的時候,向他俯伏叩拜,他的夢才得以成全。
從約瑟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的偏愛,可造成深遠的傷害。而彩衣背後所代表著父母給予的祝福,難以持久。更重要是培養兒女的靈性與品格,正如雅各在臨終前對十二個兒子所祝的福,其中論及約瑟時:「這些福必降在約瑟的頭上、臨到那與弟兄迥別之人的頂上。」儘管約瑟是在被偏愛和妒恨的複雜家庭背景中成長,但因應父親在屬靈上對他的正面影響,讓他即使承受著被孤立與被排擠的折磨,卻出於污泥而不染;反而培養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懆。
在約瑟人生的第二階段中有兩個兩點,包括耶和華與他同在及受主母的試探。耶和華沒有保護約瑟救他脫離哥哥們的殘暴對待,也沒有救他脫離被賣到埃及作奴僕的厄運。然而耶和華與他同在賦予約瑟正面力量去面對他人生中兩個最艱難及關鍵的階段。至於約瑟所受的試探,對比於大衛所面對情慾的試探是否較容易誇勝?大衛,一位被稱為合神心意的王,有著豐富且深邃的屬靈經歷,並已有多位妻子,在面對拔示巴的誘惑時,顯得毫無招架能力,徹徹底底地去體貼肉體。反觀約瑟卻持守著敬畏神遠離惡事的生活原則,勝過這個試探。
從約瑟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我們看見「神與我們同在」不等同救我們脫離逆境,身處逆境時我們往往只想著得到拯救,但那位愛我們的神知道最重要還是與我們同在。約瑟沒有為我們要怎樣勝過試探留下任何方程式。對他來說他的秘訣是敬畏神。但正因為約瑟能夠勝過試探,他就能夠成為神貴重的器皿,在外邦人中彰顯神的榮耀。然而勝過試探,沒有叫他進一步升高,反而被下在監牢裏。牢獄的生涯彷彿是他經歷耶和華與他同在及勝過試探的結果。
約瑟的人生的第三階段彷彿不斷尋底,然而耶和華繼續與約瑟同在也是他這階段人生的亮點。那位「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約伯,在受苦初期,尚能宣告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但後來從他與三位朋友的激烈對話中卻明顯表現出他的自義與負面情緒。但這裏的約瑟雖然按詩篇一零五篇的記載,他的雙腳雖被鎖上腳鐐,過着好像畜牲一樣的生活;然而他仍然氣定神閑,對別人的需要觀察入微。這時的約瑟也許已如彼得前書中所描繪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
在約瑟人生的第四階段中,很值得我們留意的是以下三方面:治理埃及全地,叫整個帝國平安過渡百年一遇的大饑荒;饒恕他的哥哥們及家庭的重聚;及臨終前的遺願。試想約瑟既沒有接受過高深教育,也沒有治國的經驗,作為一個外邦小子,要動搖既得利益團體的利益,其任務之艱巨,非我們所能想像。然而那位靈命成熟的約瑟,縱橫於充滿利益衝突,勾心鬥角的複雜政治環境,仍然能夠指揮若定,運籌帷幄,以才幹,德行贏得所有埃及人的尊重,這正是耶和華與他同在的結果。另一方面,約瑟能饒恕他哥哥們最大的動力,除了是因為看見他們生命的改變,願意為便雅憫犧牲自己生命,更重要是他從神的角度去解讀他一生的際遇。他理解他前半生所遭遇的打擊是為著要拯救整個家族,他看見他被哥哥出賣,被主母誣捏,無非是要成就以色列一家得拯救的光景,對此他再無任何怨恨。此外,八十年在埃及所過榮華富貴的生活,沒有半點磨滅他對神所應許之地的思念,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約瑟因著信、臨終的時候、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
究竟約瑟的一生給我們怎樣的學習?首先是我們客觀所處的環境,包括我們的家庭背景,從來不能夠影響我們屬靈品格的養成。這正是保羅所指,「萬事都互相效力」的真正意思。另一方面,我想神不是叫我們看見約瑟的一生,就衹會自愧不如;而是相信那位用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的主,同樣地能夠在你我身上作奇妙的工作——將腐朽化為神奇。
讓我用以下兩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可以怎樣將約瑟的視角應用於我們身上。在上一個世紀的蘇聯,有一位東正教的拉比,叫約瑟夫以撒。他曾經在被蘇聯的宗教警察以槍威嚇的情況下,說了下面這些話:「你這支槍衹能威嚇到那些有很多神,卻只得一個世界;而我雖只有一個神,但有兩個世界。」是的,今天你我的生活有否反映另一個現實的存在;還是我們都好像世人一般,所有的指望,只在於今生。此外,在與這位拉比差不多同時期的人物裏面,在英國有一位名叫Dorothy Sayers的女劇作家及宗教評論家,她曾說過﹕「神有三方面極度卑微自己,就是道成肉身,釘十字架和教會。」她這個論點在當時西方基督教世界裏產生很多的迴響。的確,神將祂自己的名譽押在我們這群基督徒身上,我們本應好像一片窗戶,讓人從我們看見天堂的美麗與榮耀,可惜我們往往只如一面鏡子,將世界的價值觀、喜好、潮流清晰反映出來。如是者,神的榮耀便被我們虧缺了。
但願我們都能如約瑟一樣,以另一個世界的角度,來解讀今生的遭遇,並且能將另一個現實的存在表明出來,讓未信的人得以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