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詩集61首「先求祂的國」
經文:來十一24-28、出二1-4, 9-10、徒七22-25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32-33節提醒門徒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裏的「求」是尋求、追求之意。信徒是神的子民,先尋求祂的國和神的義是理所當然,也是我們應有人生的使命和生活的方向。
「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對我來說,就是尋求和遵行神的旨意!讓祂的旨意得通行、祂的權柄得彰顯,祂的見證被高舉。
主要求門徒要「先」尋求這些,「先」指出有對比,有優先的次序,說明「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是在尋求其他事情之先,是首要的!「先」也說明要作正確的選擇,所以,「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可以實際在生活上操練學習,藉着在生活上所面對的大少選擇,學習按祂喜悅的旨意作揀選。
主在馬太福音六章19-24節用了三個對比,說出天國子民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1. 天上與地上的財寶
主提醒門徒要積攢財寶在天上,才有永恆價值,積財在天就是盡心遵行神的旨意,作榮耀神和服事人的事。這裏提醒我們的財寶在那裏,我們的心也在那裏。
2. 瞭亮與昏花的眼睛
眼睛是人身上的燈,引領人往前的路;眼睛代表人對生命的方向,並人對事物的判斷。瞭亮的眼睛就是「健全」的眼睛,能準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並「專一」向着神,行在祂的心意上。
3. 侍奉神與瑪門
一個人只能屬於一位主人,神的百姓不能侍奉神,同時又事奉瑪門,否則神的旨意就不能在我們身上通行,祂的權柄不能得到彰顯,祂的見證也不能得到高舉!
當信徒學習以神的旨意為先為念,選擇積財在天上,眼目專一跟從主,單單事奉敬拜神,或許會憂慮自己所需用的一切,怎樣得到解決?因此主在接着的經文(太六25-34),重複了三次「不要憂慮」,勉勵信徒學習信靠神,為祂而活。
摩西的榜樣
今天藉着舊約一位神大用的僕人 — 摩西,從他身上顯出「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生活。
1. 摩西屬靈生命的培育(母親的抉擇:先求祂的國和義)
分享摩西屬靈生活的學習,需先交通他屬靈生命培育的經過。摩西的父母是希伯來書稱許的信心見證人。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來十一23)我想每一個父母都覺自己的孩子俊美,所以這裏的「俊美」是否單指摩西樣子美麗?「那時,摩西生下來,俊美非凡,在他父親家裏撫養了三個月。」(徒七20)在一些譯本中,「俊美非凡」翻譯作「不平凡」。讀聖經的人指出埃及記二章2節:「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中「見……俊美」的原文句式,正反映創世記一章重複七次的句式(創一4, 10, 12, 18, 21, 25, 31),暗示摩西的出生猶如神再一次創造,帶來一個新的紀元。「俊美」原文基本意思是「好」,與創世記一章「好」或「好的」是同一個詞,所以這裏的「俊美」更可指神在摩西身上要成就的旨意是十分美好。因此摩西的父母看見神在摩西身上的旨意,便憑信心,冒生命危險,選擇把摩西收藏了三個月,活出「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實際!
後來因不能再收藏摩西,就把他放在蒲草箱並擱在河邊,又遇上法老的女兒看見他,把他收養了。之後,摩西便由他母親乳養。當他漸長,他母親才把摩西帶到法老女兒那裏,就作了法老女兒的兒子(出二10)。依照當時猶太人的習慣,孩子斷奶的時間通常是三至六歲。因此摩西的母親對兒子的培育,可能只是短短幾年,卻對摩西一生影響深遠。摩西往後雖在埃及王宮長大,心中卻持守着拯救神百姓的異象和使命。摩西雖學了埃及一切的學問,都不能動搖他對神的認識和信靠,仍然持守神在他身上的使命!
這提醒我們作父母,在養育兒女過程中,當要面對各種的抉擇時,都學習西的母親一樣,以祂的國和祂的義為先,按神喜悅的旨意作的選擇。
出埃及記二章1-4節所記載的事蹟(看見摩西俊美,要把摩西收藏起來,之後放在蒲草箱的安排),從其他聖經譯本可以看出是摩西母親所作的,是「母親的抉擇」。她不是單純為摩西找安身之所,保全性命,更是盼望神在摩西身上的使命得已成全!
摩西母親對孩子在屬靈上的影響力,不僅在摩西身上看出,也影響了米利暗和亞倫,他們三人成為被神重用的以色列人領袖。摩西母親的名字是約基別,在聖經只出現兩次(出六20;民廿六59),或許不多人記起她的名字,但她隱藏的服事卻孕育了三位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領袖!實在蒙神記念。「約基別」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榮耀」,她一生彷彿就是按自己名字作使命,沒有虧缺神的榮耀。那麼我們帶着什麼使命養育子女?一般父母為兒女改名字是有意思的,可能是代表父母對兒女的期盼,又或兒女的名字是對父母自己的提醒。
2. 摩西信心的抉擇
i. 注目將來的報償
摩西長大了,他選擇不肯被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因他清楚並持守神在他身上使命和拯救以色列人的計劃。我們也該知道神在我們身上的使命,但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揀選遵行?摩西以神的旨意為先,當他將到40歲時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並打死一個欺壓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他以為他的同胞明白。這事印證摩西早已曉得神對他呼召,並他以信心的行動來回應神對他的召命。
摩西選擇拒絕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這是個殊不容易的抉擇。不單放棄很多人所羨慕所追求的世上福樂,還要為着所持守的使命受苦。他放棄作為法老女兒之子、放棄享受罪中之樂和埃及的財寶。我想作為法老女兒兒子的生活,是無憂無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都可以,又有榮譽地位,或可能成為法老的繼承人,前途無量,還可享受罪中之樂(按己意不受約束的生活)和埃及財寶(地上的財寶)。我們羨慕這一切嗎?若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會怎樣揀選?
感謝神!摩西卻寧願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寧願為基督受凌辱,因為他注目將來的報償,正如保羅所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8)所以,保羅把他為主所遭遇的逼迫苦楚,形容爲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
我們注目將來的賞賜嗎?摩西看重,保羅看重!我們看不看重?
過往幾年我們在這裏學習的主題「主耶穌啊,我願你來!」我們是否願主快來?「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來十一26)這裏「賞賜」的詞在新約聖經只用過三次,都是在希伯來書,兩次譯作「賞賜」(來十35、十一26),一次譯作「報應」(來二2)。這原文是複合詞,由「酬金」及「回報」組成,指各種基於某人行為而給他的獎勵或懲罰,所以可以是「賞賜」或「報應」,在乎人怎樣回應神?在乎我們積儹財寶在天上還是在地上?主說「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廿二7),並且「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廿二12)
這是摩西因信而作的抉擇,見證他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生活。弟兄姊妹,在我們一生的生活,包括在學業、職場、家庭、教會服事……面對各樣的大小抉擇中,讓我們學習以尋求祂的旨意為先為念。
結語
真實的信心帶進行動和生活中,你我人生充滿不止息的揀選,讓我們都學習在每一位揀選中,先尋求神喜悅的旨意,讓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得以通行,神的見證被高舉顯明,效法神的僕人摩西,活出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