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斯帖記四章13-16節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伯五7)人人都是生在世,所以都必遇到患難,好像火花一樣多,又或像一條船在大海遇到風浪。「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伯十四1)這是人一生的寫照。

  分享網上資料「面對困難的七種態度」: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接受生活中的挑戰……等等。沒錯的,一般人的都會這樣做。小事是可以的,但有些困難是不能這樣解決。

  當你遭遇到患難,你會怎樣面對?大家不妨看看以斯帖記中的學習。當時北國以色列先被滅,及後南面的猶大也滅亡了,並且被擄去波斯。當是波斯王宴請群臣,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以致王后被廢。「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代替瓦實提。」(斯二16-17)

  是否以斯帖從始此以後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呢?好多時平順環境會突然改變,本來有好上司、本來投資人得意、本來學業順利、本來身體健康,突然間改變了不易相處的上司,突然間投資失敗,突然間考試失手以致成績不理想,突然間生頑疾,總是不能避免遭遇困難。雖然以斯帖身為王后,但當時卻興起了惡人哈曼,以致以斯帖的叔叔末底改遭殺身之禍,猶大民族也遭滅族的危險。
當末底改求救於以斯帖時,以斯帖有那些選擇去處理這患難呢?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及王后以斯帖別的選擇,她只選擇了禁食(禱告)求神幫助、倚靠神的憐憫。結果所有的猶大人、王后和王后的宮女也一樣禁食祈求神的幫助。


甚麼是禁食禱告?

  禁食是藉著禁戒食物,不體貼私慾而做的屬靈操練。藉著禁食禱告,與神親近,尋求神的面,明白祂的旨意。是一個非常專心的禱告。禁食禱告的例子有以色列人在贖罪日是要禁食一天的(利十六29)、猶大王約沙法面對外敵圍攻,就宣告全地禁食(代下二十2-3)等。


禁食禱告必蒙悅納?

  不正確的禁食不但不會叫天父聽人祈禱,反而使天父討厭他,就如法利賽人也每週禁食兩次(路十八12)。叫天父聽人禱告的不是禁食本身,而是隨着禁食而顯出在天父面前認罪,自卑,專心的尋求,並誠心的接納。


蒙悅納的禁食禱告

  但以理為同胞禱告,「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但九3)「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17-18)


禁食禱告的目的

  我們當然明白祈禱方面的學習。在禁食方面,我們要知道——禁食是猶太人的風俗,若想學習這屬靈的操練,大家必須明白其目的。禁食之所以有意義,完全是因為有某一些重要的事情在神面前要自卑懇求。所以,所有沒有正確目的的禁食都是錯謬的。聖經所記載正確的目的有:

一. 向神認罪自卑
二. 為患難或傷心的事向神表示悲傷
三. 為專心祈禱尋求神的幫助及指引

  禁食祈禱和其他一切屬靈的學習都要對準神,與神相交,討神喜悅,所以一切的意義都在於神。沒有神作為對象,不依照神所喜悅的途徑,不但禁食毫無意義,就是連祈禱、唱詩……都變成煩瑣神,叫神厭惡的。


只有以斯帖能拯救猶大?

  本章聖經刻意不提神或任何宗教活動,卻有效表明神的看顧,用意是要強調,猶大人受謀害但蒙拯救,看似巧合,但其實是神在背後掌管一切。末底改確信猶大人會蒙拯救,是基於神的掌權,祂必成就祂的旨意與應許。除非以斯帖盡了這方面應盡的責任,否則她和她父家必定滅亡。並且以斯帖若想逃避而不處理這事,神必定有方法去拯救猶大人,但以斯帖會失落這個蒙福的機會。

  以斯帖和末底改都以禁食禱告來尋求並仰望神的指示與帶領。他們的見證提醒我們,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正如詩歌327首:「誰若倚靠耶和華真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