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書亞記七章


  約書亞過了約旦河後的第二場戰役,記載在約書亞記第七章,就是攻打艾城的戰役。不過,今次戰役的結果剛剛與耶利哥城的戰役相反,也是在約書亞記之中,唯一一場記載以色列人戰敗的戰役。

  打敗仗有甚麼好提?我們都比較喜歡報喜不報憂。不過,在約書亞記裏,作者用了長達一章的經文,描述以色列人打敗仗的經歷,當中一定有重要的信息,留給我們後世的信徒。現在,讓我們一起透過這場艾城的戰役,了解以色列人究竟失敗在哪裏,以致我們能夠被提醒,如何避免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

1. 得勝後的危機

  當人得到勝利的時候,往往都是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舉兩個聖經人物作為例子。

a. 先知以利亞

  列王紀上十八至十九章記載,以利亞曾經在迦密山上,一人對戰拜巴力的450個先知,並且將他們殺了,實在是相當的勇敢。當勝利過後,他聽見王后耶洗別要取他的性命,就軟弱下來,隨即起來逃命,甚至在羅騰樹下,向耶和華求死。

b. 所羅門王

  列王紀上九章記載所羅門為耶和華建造聖殿,大功告成,耶和華將他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祂的名永遠在其中;祂的眼、祂的心也必常在那裏。但是,到了列王紀上十一章,就是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所羅門就慢慢的遠離神。
以上的兩個例子給我們看見,當人得到勝利之後,很容易會落入失敗的光景之中。同樣地,當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城獲勝之後,立刻就有人犯罪,因而招致失敗。

2. 亞干的犯罪

  約書亞記七章1節記述,「 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這說明了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猶大支派中的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臨到以色列人。亞干的犯罪,卻牽連全以色列人一同承擔戰敗的後果,讓我們看見,神對罪是極其的厭惡。

3. 以色列人攻打艾城

  約書亞記七章2節記述,約書亞一如既往的打發探子往伯特利東邊、靠近伯‧亞文的艾城,作窺探的工作。艾城位於耶利哥西邊約19公里,在伯特利的東南邊約3公里的一個城。
據探子回報約書亞,「眾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裏的人少。」(書七3)何謂「人少」,是與甚麼作比較?顯然是與耶利哥城的人數作比較。以色列人好像已經忘記,他們能夠在耶利哥的戰役中獲勝,完全是神行了神蹟,而不是他們擁有多少的兵力,以致得勝。

  除了亞干犯罪的主因之外,由罪而生的問題「內心的驕傲」也是導致以色列人戰敗的原因。正如箴言十八章12節所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另一方面,從耶利哥城探子的回報:「又對約書亞說:『耶和華果然將那全地交在我們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們面前心都消化了。』」(書二24)當中有提及「耶和華將那全地交在我們手中」,與艾城探子的回報「他們回到約書亞那裏,對他說:『眾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裏的人少。』」(書七3)就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在攻打艾城一事上,探子完全沒有提及耶和華的名,反映探子也可能受到亞干的罪的影響。

  約書亞記七章4-5節記述,於是民中約有三千人上去攻打艾城,以色列人竟然在艾城人面前逃跑,艾城的人擊殺了三十六個以色列人,從城門前追趕他們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殺敗他們,眾以色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之前迦南人聽見耶和華所作的,就「心就消化了」(書二11),現在卻是以色列人「心就消化如水」。

4. 約書亞的禱告

  約書亞記七章6-9節記述,約書亞和以色列的長老得知以色列人戰敗的消息,便「把灰撒在頭上」,是一個哀痛的表現,並且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約書亞向耶和華發出兩個疑問,「你為甚麼竟領這百姓過約旦河,將我們交在亞摩利人的手中,使我們滅亡呢?」,以及「以色列人既在仇敵面前轉背逃跑,我還有甚麼可說的呢?」從這兩個疑問中,可見約書亞是不知道亞干犯罪的事情。從7章9節可見約書亞所擔心的事情,就是如果迦南人得知以色列人竟敗在艾城人的手下,一定會聯合起來,圍攻以色列人,殺過片甲不留,後果非常嚴重。然而,約書亞面對被滅的危機時,仍能顧念到這戰敗的事情會否影響到神的大名。

5. 神的回應

  約書亞記七章11節記述神對以色列人的五大指控,第一是「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其實在約書亞記六章18節,耶和華曾清楚吩咐以色列人,「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的物,恐怕你們取了那當滅的物就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咒詛。」第二是「取了當滅的物」,即是被奉獻的東西,被吩咐不可取之物,也是屬神的物。第三是「偷竊」,把屬神的物據為己有。第四是「行詭詐」,隱藏自己的罪行,像沒有犯過罪一般。最後是「把那當滅的放在他們的家具裏」, 將它當成普通的物品,不易被人發現。

  約書亞記七章12節記述,「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仇敵面前轉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詛的;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就不再與你們同在了。」如果沒有神的同在,以色列人是沒有可能得勝的。

  約書亞記七章13-15節記述,耶和華叫約書亞「起來」,面對失敗首要做的事情不是自怨自憐,而是要起來,百姓也要自潔,預備明天早上朝見神。耶和華也提出尋找拿了當滅之物那人的方法,就是按着支派,宗族,家室,人丁,一個一個地到神面前來。而處理拿了當滅之物那人的方法,就是要把他和他所有的,都要必被火焚燒。

6. 面對和處理罪惡

  約書亞記七章16-18節記述,抽籤出來的結果是猶大支派的人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為何神要這樣勞師動眾,才把亞干取出來?原因很簡單,就是神給亞干很多的機會出來認罪悔改。

  約書亞記七章21節記述亞干所奪的物品,就是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和一條金子重五十舍客勒。這些金銀在現今社會的總值已經是大約港幣35萬,在當時的時代,更是一個不少的數目。亞干犯罪的過程是由內到外,由內在的「看見」和「貪愛」轉化成為外在的「拿去」和「收藏」的行動,問題出自亞干的心裏,以至他的眼目離不開那些不該拿的東西。所以,我們若要避免犯罪,先要處理「心」的問題,正如箴言四章23節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約書亞記七章22-26節記述,約書亞就打發人跑到亞干的帳棚裏。那件衣服果然藏在他帳棚內,銀子在底下。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把謝拉的曾孫亞干和那銀子、那件衣服、那條金子,並亞干的兒女、牛、驢、羊、帳棚,以及他所有的,都帶到亞割谷去。七章25-26節,約書亞說:「你為甚麼連累我們呢?今日耶和華必叫你受連累。」於是以色列眾人用石頭打死他,將石頭扔在其上,又用火焚燒他所有的。於是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亞割谷,就是「連累」的意思,而「亞干」的名字就是「惹麻煩者」的意思。

結語:

  以色列人在艾城戰敗的經歷,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亞干的犯罪提醒我們不要輕視神的命令,也不要輕視自己的軟弱,而約書亞面對失敗時立即回到神面前禱告尋問,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沒有拿了當滅之物?有沒有拿了屬於神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一些榮耀應該歸給神,但你留給自己,也可以是一些你奉獻給神的東西,你卻收回給自己,甚至也可以是一些服事,神呼召你擺上,但你卻沒有擺上。當以色列人處理罪惡的問題後,神就繼續與他們同在,在約書亞記往後的章節中,也沒有關於他們戰敗的記載。

  願神的話繼續放在我們心中工作,叫我們除掉生命中的罪,保持聖潔,合乎主用,願榮耀頌讚都歸給我們的神!

 

思考問題:
1. 當你經歷多次的「成功」或是「屬靈上的成功」,你看見的是神的恩典,並將榮耀歸給神?還是你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
2. 當你經歷失敗和困難時,你會好像約書亞立即回到神面前禱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