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提摩太前書六章3-10及17-19節


引言

  保羅在三次旅行佈道中建立了多個地方教會,也教導了很多弟兄姊妹,讓他們在治理教會、關顧肢體和傳福音的功課上為主作見證。當中年青的提摩太是他最深愛的同工,也是他屬靈的兒子。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中,在路司得認識提摩太,當時保羅47歲,而提摩太是27歲。

  自從提摩太信主後,他在教會中殷勤服事,有美好的見證。特別在特庇,路司得和以哥念一帶,各地方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認識他,不但對他印象良好,而且對他的服事有很多稱讚。(徒十六2)隨著神的帶領,保羅帶著提摩太在各地傳揚福音,建立了多個地方教會。保羅多次差遣提摩太,將他所寫的書信送往各教會,造就當地的信徒。在保羅晚年時期,他先後為身處以弗所的提摩太寫了兩封書信,勸勉他在各方面的學習,包括如何建立教會、關顧肢體和傳福音等。當中提摩太前書第六章就提到敬虔、知足,以及對待錢財上的學習和提醒,深願神的話同樣提醒我們。


一. 敬虔的真諦——敬拜和愛神

  「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提前六3)

  以弗所是一個大城,市內充斥異端邪說,保羅憂心忡忡,勸勉提摩太要防避傳異端的人。教導中,他提出了一個重點——「敬虔」。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歷世歷代有不少神學家,嘗試為「敬虔」下一個定義。十六世紀法國著名神學家加爾文,在他的著作《基督教要義》中提到,敬虔就是指「一顆敬愛神的心,是從認識神的恩典而生出來的」,重點在於,以認識神為基礎,以神的真理為核心。假若這個重點錯失了,偏離了真理,所有看似敬虔的表現都不是敬虔,反而是目標不準確,與真理背道而馳的虛假表現。我們知道「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同時,神的話指示我們:「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4),當以神為唯一的對象,在祂的恩典中,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祂,並以敬虔的態度盡心、盡性、盡意去愛祂。故此,敬虔的真諦就在於敬拜與愛神這兩方面。

  敬拜是一個重要的主題,是神向祂的百姓所啟示的。敬拜就是承認神在自己生命中的主權,而自己就是祂的子民,伏在祂權柄之下。這意味著神與人之間有一個關係,既密切又不改變的。這個關係並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而是神實實在在地給予人的。

  在愛神方面,同樣都是神的要求和命令。在福音書中,有三處提醒: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廿二37)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路十27上)

  既然敬拜與愛神是神所吩咐的,作為信主的人,就應當努力,一生遵從祂的心意,以敬虔的態度愛祂。


二. 保羅斥責假師傅和假教師

  「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4-5)

  接下去,保羅斥責當時傳異端的人。那些人是誰呢?就是假師傅,假教師。第四章提到他們的惡行:

1. 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

2. 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前四2)

3. 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提前四3)

  保羅批判這等人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偏好爭議問題,病態成癮),行為相當惡劣!仇敵當然抓緊這個好機會,從破口中挑動,讓人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和妄疑(惡意的猜疑),全都是神所恨惡的罪!罪惡嚴重衝擊到肢體間的關係,破壞了合一的見證。更惡劣的是,這些壞了心術,失喪真理,行假敬虔的人,竟然以敬虔成為發財的途徑,即是利用信仰來謀取個人利益。可想而知,這些人是何等討主厭惡呢!很明顯,當時的確有眾多所謂敬虔的人,裝出敬虔的樣子,試圖蒙混欺騙。他們是基督的仇敵,阻礙神的工作,實在要不得。所以,保羅要提摩太留意這些人,是有道理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彼此儆醒,醒察我們的心思意念,當以敬虔的心來事奉我們的神。


三.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

  接著下來保羅在另一層面教導提摩太,是關乎對待錢財的態度。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其實,真正的敬虔加上知足,這本身就是極大的財富。」(提前六6新普及譯本)

  真正敬虔的人與假師傅不同,他們不會以敬虔作為貪圖利益的手段,反而以敬虔的態度加上知足的心成為生活標準,敬虔度日。這些真正敬畏神的人,相信他們沒有一顆貪圖錢財的心,所仰望的就是神的恩惠和同在。

  何謂「知足」呢?知足就是以現在所擁有的成為滿足。因各人所得之物不同,滿足感也不同,是一個主觀的感覺,沒有客觀標準的。從接下去的經節看見,「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7-8)」保羅所提及的知足是指著屬世層面的,即是物質上的知足。保羅指出,當敬虔加上知足的時候便是大利,大利就是極大的財富。這個「大」字暗示那些假師傅所貪圖的好處,只不過是屬世的小利益,而真真正正的好處,就是敬虔加上知足。當保羅將一大一小的選項擺放在提摩太面前,相信他必會作出明智的選擇。弟兄姊妹,我們又如何選擇呢?。毫無疑問,真正敬畏神的人會選擇以敬虔與知足的心,去討神喜悅,神也會按著祂的憐憫與慈愛,切切實實地供應我們物質上的需要。就如主耶穌的教導,「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四. 在世的財寶是不能帶走的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提前六7)

  來到提摩太前書六章7節,保羅提醒我們一個事實,是相當有道理的。試想一想,我們出生時,確實沒有帶什麼物件,都是空著雙手來到世上。不消說,就是最基本的衣服也沒有。再者出生時,我們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連個人才幹及人際關係都是空白一片。現在的景況如何?感謝神,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定必比出生時還要豐富,同意嗎?我們要怎樣比對才有知足的心呢?

  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財富比我們豐厚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家人,若跟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會滿足的。俗語有云「一山還有一山高」,切勿將自己陷入比較的景況,困在難處當中。反而我們應珍惜現時所擁有的,感謝神的恩惠,因為主已賜給我們不少的供應了!我們有否盤點過神在我們身上的恩惠呢?它們可能是一些人物、事情、經歷、關係、智慧等等。當寫下來的話,相信也會感到驚訝,神是何等的眷顧!神是一位信實的神,舊約中我們看見祂如何眷顧約伯。約伯經歷了一場極痛苦的試煉,一夜間兒女、錢財盡失。他不但沒有埋怨神,還稱頌耶和華的牽引。因為約伯知道,他的生命是掌握在神手中,神絕對有的主權,去施予及收取一切所有的。所以,約伯能夠說出,「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

  另一方面,保羅提醒我們一個事實,屬世的錢財只不過是短暫,又不能帶走的。其實,我們在世時所享用,所擁有的物品都是有限的,多出的部分,未用的部分,最終都會落在仍然在世的人。就例如我們所住的房子,面積有多大,睡覺的地方只不過是一張床鋪罷了。食用和穿著方面,也是有限,人天天吃著美味的食物,享盡珍饈百味,日子久了也必然無味。天天穿上好的衣服,穿慣了也不覺得是什麼的一會事。有人為了飲食和衣著愁煩,心靈上沒有真正的享受,不其然就陷入難處當中,一生豈不是枉然的呢!


五. 怎樣學習知足?

  現今社會物質豐富,衣食無憂,我們怎樣去學習知足呢?保羅教導,「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他能夠這樣提醒提摩太,其背後原因,就是掌握了一個秘訣。我們先看保羅的學習:「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

  保羅一生中曾遇到不同的經歷,這些經歷讓他得出一個相當重要的結論,只要憑著信心,就能看到信實的神如何加力,讓他迎接不同的挑戰。保羅不但認定力量的源頭,同時堅定地說出,只要依靠主就能作任何的事情,不是作惡的事,仍是為神而作的事。讓我們持有保羅相同的態度,不論在那個景況之下,學習以擁有的為滿足,這樣不但不會貪圖今生的利益,也能活出敬虔和知足的生命來。


六. 貪財是萬惡之根,勿被金錢支配

  學習知足的功課,很大程度上關聯到錢財的事情。自從始祖犯罪,地受咒詛,人要勞力才能得到糊口。透過耕作,人與人之間交換勞苦得來的收成,這形式尚能應付日常需要。隨著地上的人不斷增多,人不同的需要也多起來,以物易物的方式未能滿足需要,金錢(貨幣)的出現就擔當了物品互換的中介角色了。除此功能之外,金錢也可以作為儲存財產的工具,方便點算。其實金錢本質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之分,保羅要教導提摩太的,是追求及擁有錢財的態度。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9-10)

  保羅不是要責備富有的人,而是提醒那些想要發財的人。這些人不以擁有的為滿足,想要爭取更多,讓自己的財富更加豐厚。「想要」這兩個字暗示了人心中的慾念,就是那種不止息的企圖,沒終止的慾望。每個人都有慾望,貧窮的人固然希望得到錢財,好讓生活能夠飽足,性命得以存留。富有的人呢?有些可能仍然不感到滿足,希望得到更多。如是者,他們就不自覺地陷入迷惑,落入網羅中,被愚昧及有害的慾望纏住,不能自拔了。我們經常看到關於騙財的新聞報導,事主被騙的金額輕則數百元,重則數千、數萬元不等。一般騙徒的手法,都是千篇一律,沒有特別之處,為何受害者依然被騙?皆因被騙的人貪心的緣故!騙子的景況相同,都是貪戀錢財,透過作惡的手段將自己陷入深淵。難怪保羅嚴厲地宣告,貪財是萬惡之根!就是這股惡念,仇敵就慢慢地牽引人走上滅亡的路。這等人相當可憐,因私慾的拉扯,離開了神,放棄了他們所認識的真理,淪為墮落的人,求主憐憫。


七. 主耶穌教導對待錢財的態度

  除了保羅的教導外,主耶穌在地時也有類似的提醒,當中祂以比喻和實例去說明:

1. 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裏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16-21)

  這個財主有豐厚的財富,正計劃拆掉現有的庫房,建造一個更大的去積存更多的出產,心中想著,一生都不會缺乏了。明顯地,他的構思反映出一個未滿足的心態,心中依然存著貪念。神以無知去形容他的作為,一刻間就取去他的性命,最終一切歸於無有。

2.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十17)耶穌看着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十21-22)

  一個富有的少年問主關於永生的問題,他自問遵守了很多誡命,全都是主要求的。除了一件事,就是跟隨主,並要變賣所有的財產分給窮人,就做不到了。最後,這位少年憂憂愁愁地走了。人因眷戀財寶,放不下金錢的纏累,又怎能清心跟隨主呢?

3.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可六21)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可六24)
主耶穌提醒我們,不能又侍奉主,又事奉瑪門,即是錢財,因為人軟弱的緣故是辦不到的。主耶穌明白到錢財的吸引,軟弱的人輕易地被絆倒,就跌入迷失之中,必須加倍留意。

  總括來說,主耶穌和保羅的提醒有一個要點,就是要留意我們的心思意念,切勿被屬世的事情支配,特別是金錢上的利誘,而落入仇敵的圈套。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八. 不要自高,不倚靠錢財,要倚靠神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來到17節,保羅要提摩太囑咐那些富有的人不要自高,不要倚靠錢財。人往往有一個偏向,當自以為滿有能力賺到所需要的時候,人便驕傲、自滿起來,看不起,甚或論斷他人,以財寶成為自己的榮耀。詩篇有這樣的提醒,「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惡的。」(詩五5),不要忘記,撒旦都是因驕傲而墮落,遠離神與神為敵的。相反當一個人越靠近神,就越在祂的光照下看到自己的不配,更要倚靠祂,而不是倚靠那些不可靠的錢財。箴言提醒我們,「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廿二4)況且,我們的神滿有憐憫,滿有恩惠,祂他必定賜下厚恩,讓我們享受。


九. 行善好施,建立美好的根基

  「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8-19)

  接著,保羅囑咐富有的人要行善,而不是要變賣一切變成窮人,並要在好的事情上富足。大家有聽過「施比受更為有福」嗎?在能力範圍內能夠付出,幫助別人,其實是一種福氣。箴言亦提到,「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箴廿二9)這樣做不但為自己積聚財富,兼且更能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保羅這番勸勉,正正就呼應主耶穌的教導,「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六20),實在值得讓我們去學習。


結語

  一個敬虔及知足的人,他的生命必然以神為中心,以神的心意為人生的標準。而人要活出敬虔與知足的生命,是需要神的恩典。只有透過神的恩典,我們才能認識到神,才能衷心地以靈以誠去敬拜祂和愛祂。但願神看顧和保守,讓我們明白到有主便當知足,正因「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廿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