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經文:出卅三19、太一21-23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鴻一7)
神的屬性本為善,不輕易發怒,神有憐憫,讓該死的罪人得到拯救,是人一生最大的保障。今天盼望透過那鴻書,讓我們更多明白神的屬性。
一些歷史背景
那鴻書的作者那鴻是來自伊勒歌斯,直至現時為止,這地方的確實位置難以考究。聖經學者當中有幾個講法:
1. 是迦百農,意思就是那鴻的村莊
2. 是加利利的一個城鎮,在迦百農附近
3. 位於伊拉克底格里斯河旁的一個城市,尼尼微城遺跡的對岸
不論那鴻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影響神要他去傳的信息。至於那鴻這個名字,就有「安慰」的意思。那鴻書大約在公元前663至612年間寫成,這時候北國以色列已被亞述所滅。亞述王西拿基立亦在猶大國王希西家在位時,率領大軍入侵,攻佔了46個城鎮,俘虜了二十多萬猶大人,全國毀入荒亂。亞述士兵更攻上耶路撒冷,氣勢如虹,希西家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用一萬公斤的銀子和一千公斤的金子作為戰爭賠償的費用,希望藉此能阻止西拿基立的攻擊。(參王下十八15-16)希西家迫切地向神禱告,神聽到他的禱告,最終派遣使者在一夜之間擊殺了185,000亞述士兵,西拿基立看到形勢不妙,速速撤離,回到尼尼微去。
神是憐憫人的神,當祂的子民處於水深火熱之際,神就透過那鴻向他們傳達安慰的話。信息的重點,就是預言尼尼微城即將被毀,猶大人不會再受苦,回復應有的敬拜生活。對猶大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喜訊,是一個出路。這好比及時的甘霖,滋潤枯乾的心靈。
尼尼微是亞述的首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根據創世記的記載,是由挪亞的曾孫寧錄建立的。我們知道挪亞有三個兒子,閃、含、雅弗,含的兒子古實生了寧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強人,是孔武有力的獵人。他在各地建立城市,在亞述的國土內建立了尼尼微城。約拿書提到,這是一個大城,人口估計大約有60萬人。城的圓周約有90公里長,外圍築有城牆,闊15米,可容納三輛馬車在上面走動。主要城牆有12公里長,高10米,設有95座城樓。城牆加上200米闊的護城河,足以讓尼尼微城成為一個堅不可摧的城市。尼尼微城在公元前612年被毀,之後一直找不到遺址,直至1845年,英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它的遺址,現於伊拉克摩蘇爾區,靠近底格里斯河。
尼尼微城被毀的原因
既然尼尼微城如此堅固,為什麼最後被毀呢?完完全全是因着他們的罪行,招至被神毀滅的結局。尼尼微有什麼罪行?那鴻書三章給了我們答案。
1. 殘暴無情,喪盡天良
「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鴻三1)
亞述是一個充滿殘暴和野心的國家,他們歷代的君王無惡不作,四處擴展國家版圖。他們所到之處,必然進行殺戮,對戰俘更慘無人道,非常恐怖。根據考古出土的碑文記載,當他們征服一個國家城市之後,士兵會將戰俘的頭臚斬掉,然後將人頭堆放一起,好像塔一樣在他們的城市展示。更甚的將敵人的皮剝掉,鋪在城牆上,還把活生生的俘虜肢解,屍體堆積如山。他們的作為真是人神共憤,天理難容。猶大人將尼尼微城稱為「血腥的獅穴」,可想而知是多麼殘暴!難怪神呼召約拿去尼尼微城傳道的時候,約拿逃避前往。
2. 色情荒誕,人行邪術
「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慣行邪術,藉淫行誘惑列國,用邪術誘惑多族。」(鴻三4)
從城的外觀看,尼尼微城金碧輝煌,滿有繁華。但內裏卻滿佈色情,滿佈拜偶像,行邪術的事,這些都是神所厭惡的。拜偶像已經是得罪神的惡行,更何況是誘惑列國去敬拜呢!同時,行邪術的人都是靠着魔鬼得力,都是與神為敵的,因此,神要毀滅尼尼微城。
3. 心高氣傲,詆毀真神
「我與我列祖向列邦所行的,你們豈不知道嗎?列邦的神何嘗能救自己的國脫離我手呢?我列祖所滅的國,那些神中誰能救自己的民脫離我手呢?難道你們的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嗎?所以你們不要叫希西家這樣欺哄誘惑你們,也不要信他!因為沒有一國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脫離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況你們的神,更不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代下卅二13-15)
西拿基立也寫信毀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列邦的神既不能救他的民脫離我手,希西家的神也不能救他的民脫離我手了。」(代下卅二17)
西拿基立差遣臣僕拉伯沙基,公然侮辱神和以色列人,亞述王被成功沖昏了頭腦,歷代的勝利讓他們心生驕傲。驕傲的人心中沒有神,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神以他為敵人,反對他。弟兄姊妹,我們不要忘記,撒旦也是因着驕傲而墮落的。箴言提醒我們,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箴廿一24)西拿基立就是行事狂妄的人,全都是驕傲的緣故,所以我們應當時刻警醒,在神面前謙卑,以免被主厭棄。
神透過那鴻釋放預言,宜告尼尼微的敗亡
正正就是這些惡行,「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臉上,使列國看見你的赤體,使列邦觀看你的醜陋。我必將可憎污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鴻三5-6),神嚴厲地親自宣告,尼尼微就是祂的敵人,因它所作的完全背離了主的自己。神要親自攻擊亞述,將會是一場亳無保留的戰役。兼且,神要大大地羞辱這個驕傲自大的尼尼微。人從不喜歡被羞辱,試問有誰會喜歡被人除掉衣服,在眾人面前裸露呢?創世記記載我們的始祖,阿當與夏娃,因着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才發現自己是赤身露體,感到十分羞恥。神為他們做衣服遮蓋身體,讓他們不覺得羞恥。如今,神不但不給尼尼微衣服,還要揭起他們外面的包裝,讓人看見他們敗壞的真面目,大大地羞辱,完全不留情面。因為,「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向他的敵人施報,向他的仇敵懷怒。」(鴻一2)神是施報的神,從不食言。
神將要怎樣羞辱尼尼微呢?主要透過四方面:
1. 完全消滅,摧毀偶像
「耶和華已經出令,指着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鴻一14)神說尼尼微要滅絕,即代表從老到少,將被神消滅,無一幸免。相信大家都聽過種族清洗,特別在國與國的戰事中,經常提到。清洗就是除淨,完全不留痕跡,就像在地球上蒸發掉。神除了要殲滅人之外,就連他們所敬拜,所誇耀的偶像也一同除掉。神將他們指向墳墓,即是一條死路,也是尼尼微終極的結局。
2. 王后蒙羞,驚慌失措
「王后蒙羞,被人擄去;宮女捶胸,哀鳴如鴿。此乃命定之事。」(鴻二7)聖經告訴我們,神興起巴比倫攻擊尼尼微城,亞述的王室,主要官員與領導階層都驚恐萬分。王后被敵人脫去衣服,赤裸裸地給人擄走,跟從她的侍女們也跟在後面捶胸哭泣,一片愁雲慘霧。國王與王后是國家的象徵,代表着權力與主權。中國人有一句說話,擒賊先擒王,王室要員被捉拿,正好反映權力核心被瓦解,國破家亡。神就是如此大大羞辱尼尼微,要它承受作惡的結果。
3. 空虛荒涼,人心消化
「尼尼微現在空虛荒涼,人心消化,雙膝相碰,腰都疼痛,臉都變色。」(鴻二10)戰爭過後一片頹垣敗瓦,空虛荒涼的感覺無不痛心疾首。人人都膽顫心驚,兩腳顫抖,臉色蒼白,毫無生命氣息。大家可以想一想,人遇上驚嚇事情會有什麼反應?最近的日子,世界各地發生了多次的大型意外,死傷者不計其數。從新聞圖片看到,人遇上意外後的瞼容都是呆滯,蒼白,無助的。此影像對比着繁華盛世時歡愉的表情,簡直是天壤之別。
4. 國破家亡,同聲慶賀
「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鴻三18-19)亞述國的慘況,士兵可被殺的就被殺,可被擄去的就被擄去,人民流離失所,痛失家園。我們經常說,沒有國哪有家呢?亞述被攻擊,因着是出於神的緣故,實在相當嚴重,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所摧毀的地方完全沒法子去修復。但凡聽到這個消息的人,特別是猶大人,都認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是一件可拍手歡呼的事,是值得慶賀的。
當那鴻宣告這些預言之後,尼尼微城在公元前612年被巴比倫與瑪代的聯軍攻陷。最終全城被火燒毀,被水淹浸而毀滅。根據考古的挖掘,確實發掘出燒焦的木材,木炭,灰燼大約有兩英寸厚。血腥的屠城成為尼尼微的報應,亞述最终走上滅亡之路。
神的仁慈與憐憫從沒改變
雖然亞述以殘暴著名,但是他們仍是神所愛惜的人。神並沒有抹殺尼尼微悔改的機會,神在公元前720至750年間,差遣先知約拿去尼尼微城傳達審判的信息。當時的亞述王聽到信息後,全城的人禁食悔改,神最終憐憫這個國家,沒有降下災禍。隨後,亞述國勢壯大,版圖擴張。他們更攻陷了埃及北面的挪亞們,氣燄一時無兩,完全忘記了先祖在神面前的悔過,走上了一條滅國之路。
我們都知道,「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鴻一3上),不輕易發怒並不代表神永遠不會生氣,不會懲罰,其實神是會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神的怒氣就如爐火上的熱湯一樣,有時候我們都喜歡煲老火湯,要預備上好的湯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用慢火煮的。煲湯的人要經常留意進度,稍一不慎,湯就會沸騰起來。神對亞述的怒氣就是沸騰了的湯一樣,已上升到最高的溫度,爆發出來!警醒的人,他們張開眼睛,看到神的憤怒。相反,不警醒的人,他們沒有意會到神的怒氣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隨時爆發出來。倘若湯真的沸騰起來,又溢出來了,這時候才驚醒去遏止的話,深信為時已晚了。
神也是萬有之主,滿有能力,神有主權,掌管歷史。神既然能讓亞述興起,也能讓其他國度興起,就如巴比倫,作為手段去操控亞述國的興亡。加上亞述罪惡滔天的事實,有目共睹,神更加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理,放棄追討亞述的。神定必伸張祂的公義來,好叫看見的人都得順服在祂權柄之下。
神給人有莫大的應許與預備
亞述國的受難和被滅,對其國民來說,實在是一個痛在心扉的災禍。但對於猶大人,卻是一個莫大的釋放和解決。「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也被剪除,歸於無有。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現在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鴻一12-13)耶和華應許祂的子民,將在痛苦和黑暗中解脫出來,不再有痛苦,是有方向及有出路的盼望。更可喜的是,「猶大啊,可以守你的節期,還你所許的願吧!」(鴻一15)神應許祂的子民可以守節期,這個節期就是逾越節,是猶大人的新年,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慶。逾越節是紀念神拯救他們的祖先,脫離埃及為奴的日子。如今,這個日子同來慶賀亞述的滅亡,實在增添了雙重意義。神如此愛眷猶大人,在患難的日子送上充滿盼望的說話,讓人心得着安慰。
因為,「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鴻一7)神為投靠祂的人提供保障,滿有豐足的預備,隨時施予恩惠。神有一個名稱,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有預備」。創世記廿二章14節提到,亞伯拉罕在一百歲的時候,神賜給他一個兒子——以撒。以撒漸漸長大,神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燔祭。正要動刀的那一刻,神預備了一隻公羊,取代以撒。亞伯拉罕便將獻燔祭的地方取名「耶和華以勒」,以紀念這件事情。希伯來文「預備」,也有「關心、憐恤、注重」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神的預備並不是神虧欠了人,而是基於祂的關心和憐恤。神在歷史中有不同的預備,最要緊的,就是預備了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贖罪。神的每一個預備,都是祂關心和憐恤之下的作為,都是因為祂的注重。神注重人對祂的心,祂也注重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輕易去破壞。所以,尼尼微城的滅亡提醒了我們一件事情,我們要珍惜與神之間的關係,千萬不要濫用神的恩惠,任意妄為,以致得罪神。
末後的日子要廣傳福音
尼尼微城的景況就如今天的世界一樣,在這末後的日子,不法之事情增多,人心敗壞,充滿邪惡。主再來的日子也近,明顯的徵兆相繼出現,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太廿四7)主回來也很急速,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彼後三10上)故此,我們應當警醒,常作準備,等候主再來。同時,我們應當按着神的心意,傳揚福音。就是那鴻書提到,「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鴻一15上)好像這些傳佳音的使者,翻山越嶺而來,帶來和平的信息一樣。
總結
那鴻書預言尼尼微城被毀已成歷史,但神在當中的教導卻歷久常新。透過神對尼尼微的懲罰,讓我們知道神是輕僈不得的,祂必定秉行公義,為人伸冤。同一時間,這段歷史清晰地讓我們看到神的屬性,祂滿有憐憫,滿有慈愛。而祂的屬性,跟我們在新約中所認識的主耶穌基督,是一致的。「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八十六15)神是我們的救主,祂認識信靠祂的人,在患難時保護我們,作我們的避難所,成為人的保障。深願我們在主面前學習謙卑,依靠祂,作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