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廿一1-11;王上一33-34;王下九12-13;亞九9;詩一一八25-26
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門徒在爭論誰在天國中為大,主指出在天國中為大的人是要作眾人的用人,並不是掌權管轄其他人。在耶利哥有兩個不能看見的瞎子,但卻認出主就是那大衛的子孫,表明主就是那要來作王的彌賽亞,所以要能看見的又何祗這兩個瞎子呢!
一. 在橄欖山的伯法其
這段經文的開始是在伯法其,並且更加指明是在橄欖山,這些資訊極可能是理解下文重要的鑰匙。伯法其與伯大尼是一對姊妹城,伯大尼是主經常留宿的地方,也是馬大、馬利亞與拉撒路的家,而伯法其比伯大尼更近耶路撒冷。當日耶穌並不是直接進入耶路撒冷,卻要門徒進出耶路撒冷為他預備驢駒,讓他騎著進入,原因是甚麼呢?
二. 大衛選擇的兒子作王
大衛臨終的時候,為要人民知道他選擇的承繼者是所羅門,便將自己的騾子給他坐著出現在百姓面前,人便知道所羅門就是大衛指定為他的承繼者。所以當主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百姓便知道他就是那大衛的子孫,並且是那特定永遠坐在大衛寶座的王。當門徒進城牽驢的時候,他用的暗號是『主要用他』。原文直譯是「主對牠們有需要」,對我們也是一樣,主對我們有需要,可以彰題主的榮耀及主在我們生命作王的身份。
三. 把衣服鋪上讓王坐著
當門徒把驢帶到主前,他們先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群眾也把自已的衣服鋪在路上。舊約曾出現相同的場面,就是當神膏耶戶作以色列王時,百姓『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主的門徒及當日的群眾所作的就是在迎接他們的王進城。今天我們等候主再來,我們的衣服在那裡?就是我們的義行、生活及每日所結的果子。我們當儆醒謹守,不要在主再來的時候,我們是赤身見主。
四. 撒迦利亞先知的預言
按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那要來的王『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這裡所用的『就是』是翻譯一個連接詞,通常譯作「和」,所以那王是騎著兩匹驢,其中一頭稱為驢駒子,就是小驢的意思。有別於馬可、路加及約翰福音記載祗有一匹驢駒,馬太特意指出當時有兩匹驢,馬太身為一位稅關的稅吏,對貨物數量極其敏感,所以當時一定是有兩匹驢在現場,而其他三卷福音書則將焦點放在主所坐的那一匹驢上。
五. 預言應驗了一半
和合本修訂版直接刪除『就是』二字,對於撒迦利亞書指出王是騎在兩匹驢的事實不處理。一個王如何可以同時騎在兩匹驢上呢?答案可能從馬太福音中找到。本段經文的第一節提及伯法其,這是主選擇騎驢進城的起點。伯法其這名的意思是未成熟無花果之家,所以一開始已經指出時機還未成熟,完全應驗撒迦利亞預言的時候還未來到,這次主入耶路撒冷祗可以說是應驗了一半。主以王的身份來到,但天國的子民在那裡?他們還在呼喊和散那,『和散那』是出於詩篇一一八篇,廣東話直譯是「救命呀!」所以主第一次進入耶路撒冷,是在十架上作愈越節的羔羊。
六. 主再來於橄欖山
再回到第一節中的鑰匙,那裡提及橄欖山。今天在橄欖山上最重要的地標是俄羅斯東正教記念主升天的教堂,主就是在橄欖山上升天,並且預告他將會回來,撒迦利亞書十四章指出那日神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那日』是耶和華的日子,也就是主再來末世的日子。所羅門與耶戶作王時皆有吹角的發生,猶太人的吹角節是在七月一日,而不是在一月的愈越節。當主再來時正是『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我個人相信主再來時會腳踏橄欖山,將會再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那時撒迦利亞的預言才會完全應驗。
問題思想
1.在主再來的時候,我們是否主的需要,以彰顯他王的身份?
2.主必快來,我們是否在遵守這書上預言上成為有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