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太福音十二章39-41節、路加福音十一章32節、約拿書


  「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十二39-41)

  「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路十一32)

  看呀!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這句說話是出自主耶穌的口。在馬太福音十二章39至41節及路加福音十一章32節,也記載了同樣的話。這裡的「大」字,原文指超卓、更優越的意思。究竟約拿是誰?按約拿書一章1節記載,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綜觀整個舊約聖經,除了約拿書外,只有在列王紀下十四章23至25節找到一個亞米太的兒子約拿。這三節經文記載約拿所處的世代是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王的時代,同時期南面的猶大國是烏西雅作王,與他同期的先知有阿摩司。當耶羅波安和烏西亞作王的時候,可以說是以色列歷史中的中興時代,南北兩國的版圖加起來,等同所羅門時代的版圖。在列王紀下也記載了約拿的兩個身份,分別是神的僕人和先知。在約拿書,便詳細記載了約拿如何面對神的吩咐及他對神憐憫尼尼微人的反應。

  約拿書分段十分鮮明,第一章記載神對約拿第一次的呼召及他的反應;第二章記載約拿面對神管教的反應;第三章記載神第二次的呼召及約拿的反應;第四章記載約拿面對神憐憫的反應。第一章開頭記載神吩咐約拿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神面前。但約拿卻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從地圖顯示的兩處地方的位置,可見約拿下定決心違背神的旨意。有聖經學者認為在公元前700多年亞述帝國境內分別發生多次瘟疫、日蝕,約拿可能在這些天災過後到尼尼微傳道。從第一章觀察到約拿與外邦水手的不同反應,我們看見約拿的光景因為背叛神的緣故每況愈下。他不單沒有展現神僕人應有的見證,在不同的情況下較之外邦的水手表現更差。然後第二章記述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面對神的管教,約拿終於覺醒,在魚腹中禱告神。我們看到背叛失敗的約拿,並沒有因此遠離神,反而懂得仰望神,並深信自己的禱告能達到神面前。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軟弱失敗的時候,反而應該來到主面前,而不是逃避主。

  與此同時,神亦沒有放棄約拿。衪第二次的話臨到約拿,吩咐約拿往尼尼微大城去宣告神的說話。雖然約拿應該要走三日的路程,他只走了一日便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儘管他的宣告十分簡短,亦缺乏重要的資訊,然而尼尼微城由上至下都一同悔改。神看見尼尼微城人悔改就憐憫他們,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然而這事令約拿大大不悅。他連番頂撞神,約拿的表現完全反映他的幼稚與狂妄。為何主耶穌會以這樣醜陋的約拿與自己作出比較?

  其實約拿的偉大在於他情願赤裸裸地將自己的醜陋展露於讀者面前。在列王紀下的約拿,是一個民族英雄;但在約拿書的約拿卻好像一條蟲一般。然而在他最醜陋的時候,他看見神的美麗和榮耀,在神的大愛感動下,他心甘情願地記載了自己醜陋的詳情,以突顯神的慈愛與信實。他具體地展現了施洗約翰所說的「祂必興旺,我必衰微。」在「為己無所求,為主求一切」的情操下,他將約拿書留給我們,成為我們的鼓勵和幫助。所以除了約拿在魚腹裏三天三夜的神蹟外,尼尼微全城人的悔改是另一個神蹟,最後約拿自己生命的改變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蹟。

  誠然,如彼得告訴我們,主用祂自己的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叫我們這群軟弱的人,能有機會從我們身上流露基督的香氣。所以生命是一個崇高的付託。我們的信仰不是單單叫我們在世上過一個風平浪靜的生活,而是叫我們的生命質素被提升,好讓我們有一天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