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俄米是記載在舊約聖經路得記內的一個人物,拿俄米的家是一個經歷神管教的家庭。路得記記載了拿俄米一家怎樣經歷患難困苦的遭遇,最後返回神家重新得回產業的經過。

 

  路得記一章1節說明了當時的背景是處於士師時代。拿俄米的名字是甜的意思,因為她與丈夫以利米勒和兩個兒子住在一個被稱為糧食之家的伯利恆城。相信這家是個衣食豐足,正如拿俄米的名字,是個甜美的家。可惜好景不常,當時以色列國遭遇饑荒。按士師記的記載,這段事跡可能是發生在基甸作士師的時候。若是這樣的話,情況確是非常差了,因在缺乏糧食之餘,以色列地更遭到米甸人的搶掠破壞,以至他們極其窮乏。因此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便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

 

  一個糧食之家為何變得這樣窮乏?士師記六章1節,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原來當中是有神的手在掌管,是神興起米甸人搶掠他們。在士師記中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離棄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便興起一些外敵來攻擊他們。當以色列民在苦難中願意悔改呼求神的時候,神又興起士師來將他們拯救。但每當他們回復安穩後,便又再離棄神。這樣的循環不斷出現於士師記當中。聖經在士師記裡面有一句常常重覆出現的評語: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以利米勒這個名字意思是:我的神是王。可惜他並沒有凡事以他的神為王,深信神會掌管一切,能夠成為他在患難中的幫助。當他遭遇困境時,只依靠自己的聰明,沒有求問神,便離開神的應許,往摩押──一個神不祝福的地方去。

 

  摩押和亞捫都是羅得的後代,是羅得跟兩個女兒亂倫而生的。

 

  「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因為你們出埃及的時候,他們沒有拿食物和水在路上迎接你們,又因他們雇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毘奪人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申廿三3-4)所以摩押並非神祝福的地方。

 

  我們初信主的時候都會很享受神家的生活,因回到神的家有弟兄姊妹關心感到很溫馨。曾經聽過一些弟兄姊妹分享,當他一踏進神的家,見到弟兄姊妹的笑容,或是聽到詩歌的聲音,一切的憂慮愁煩便消除了。神話語的供應和弟兄姊妹的關心代禱,都成為我們每天生活的力量。但日子久了,總會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人和事,例如對一些服事安排的不滿,跟肢體之間有嫌隙,又或是個人家庭出現問題。起初是被關心,現在要去關心人。遇到種種的困難,我們是選擇退出服事,甚至離開神的家?或是選擇禱告等候神的帶領,如何可以發揮自己的恩賜,與弟兄姊妹同心去建做一個更美的家?正如種植一棵盆栽也要對它悉心照顧才能使它健康成長,神的家也要我們去栽種、灌溉,加上神的工作,才會叫它成長。在主裡面我們是永不孤單,因為在神家裡有主的同在,也有弟兄姊妹彼此扶持。

 

  以利米勒卻揀選了離開神的家,往一個神不祝福的地方去,神的管教便臨到這家庭。去到摩押之後,以利米勒死了,剩下拿俄米和兩個兒子。可是他們仍未察覺神的管教臨到,兩個兒子分別還娶了摩押的女子為妻。他們原本打算是寄居的,但是在摩押一住便是十年,可能習慣了當地的生活,也沒有返回家鄉的打算。兩對兒媳一直都沒有兒子,拿俄米的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接著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三個寡婦在外地相依為命,沒有指望,沒有可依靠的。

 

  神管教的手有時是嚴厲的。為何要這樣嚴厲懲罰祂的伯姓?

 

  神管教我們的原因是出於愛,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因祂看我們像是祂的兒子一樣。(參希伯來書十二5-11)所有作兒子的都會受父親的管教,父親也是因為愛他的兒子才會管教他。別人的兒子便不會用同樣心態來管教。生身的父縱然不完全,尚且因著愛去管教他的兒子,何況萬靈的父。雖然受管教的時候會覺得愁苦,管教的目的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成為聖潔。面對主的管教時,我們有兩點要注意:第一,不可輕看主的管教。正如我們身體受了傷,不能對傷口掉以輕心,以免惡化引至更嚴重的後果。所以面對管教不可抱得過且過的心態,毫無悔意,繼續行走錯路,以至泥足深陷。我們需要認真思過並且認罪悔改,主必寬恕我們。第二,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時曾遭示每邊走邊咒罵,但大衛卻沒有責怪他,因為知道是出於神的管教,是神吩咐他說的。若我們遇到同工的指責,便憤憤不平,採取放棄的態度,便陷入灰心的結局;我們若有受教的心,不斷去被主雕琢,便能凡事長進,結出平安的果子,使我們在神的聖潔上有份。

 

  拿俄米起初是輕看了神的管教,以至陷入苦境。幸好她沒有灰心,正在絕望之際,拿俄米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伯利恆再次成為糧食之家,便打算與兩名媳婦從摩押地回到伯利恆去。拿俄米體恤兩個媳婦年紀還輕,便勸籲她們回娘家去,尋找新的歸宿。俄珥巴雖然初時捨不得離開,但經拿俄米解釋後最後都含淚離去。惟有路得願意誓死跟隨。感謝主,當拿俄米定意要返回神的家,神便帶領她回到神應許賜福的地方,並賜下一個賢德的媳婦,路得不但願意跟從拿俄米回到伯利恆,到素不認識的民中,更願意一心跟從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一16)路得確實作了一個很聰明的選擇,就是揀選了信靠拿俄米的神。一位滿有豐富和恩惠的神。

 

  拿俄米知道她經歷的苦難是出於神的管教。當她願意回轉歸向神的時候,神便立刻施恩,不但給她一個好媳婦陪伴、照顧她,更加帶領路得去到波阿斯的田間拾取麥穗維生。

 

  波阿斯名字的意思是「在他裡面有能力」。他之所以有能力,不但因為他富有,是個大財主,更加因為他是以利米勒家至近的親屬,有權為他贖回田地。從馬太福音一章5-6節主耶穌的家譜得知原來波阿斯是撒門和喇合所生的兒子。喇合本來是耶利哥城的一個妓女,約書亞在攻取耶利哥城之前,曾經派探子去打探耶利哥的軍情。喇合因為信靠以色列的神,把探子收藏起來而避過了耶利哥兵丁的追捕。因此當約書亞攻城時,喇合和她一家便得著拯救。原來喇合之後嫁了給以色列人撒門並生下波阿斯,因此波阿斯本身也帶有外邦人的血統。他是一個蒙恩外邦女子的後代,因此他也沒有岐視路得這個外邦女子並向她施恩,都是按律法上的教導(申命記廿四19)。

 

  波阿斯不但讓路得跟隨他的婢女拾取麥穗,因聽見路得勤奮和孝順的美德,他更吩咐僕人故意留下麥穗讓她拾取,她口渴時也可以讓她隨意喝僕人們打的水,並與波阿斯一同吃飯。拿俄米兩婆媳因此得著溫飽,這實在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圖」便是取材自路得記的故事。但故事並不是停在這裡。

 

  拿俄米雖已兩餐無憂,但是她並非就此滿足。正如我們蒙恩得救了,是否便已達到目的,可以停留在得救的平安和喜樂裡?我們若得救之後,不繼續追求長進──不讀聖經、不禱告、不傳福音、甚至不參加聚會,這種初戀的感覺很快便會過去。我們跟神的關係便會漸漸疏離。拿俄米並沒有因為生活的供應暫得飽足而就此滿足。她還有更大的渴求,便是要得回丈夫以利米勒的產業。

 

  律法中有這樣的條例:「你的弟兄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利廿五25)原來波阿斯是以利米勒家至近的親屬,他有權利及義務替死去的以利米勒贖回他賣掉了的地,歸到以利米勒的名下。可是就算贖回了土地,拿俄米的丈夫與及兩個兒子都死了,怎麼可以有後裔來承受這些產業呢?律法中有另一條例(申廿五5-10),叫死去而沒有兒子的人,他的兄弟盡弟兄的本分,娶死者的妻子為妻,讓所生的長子歸死兄的名下,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塗抹了。

 

  當時有一位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但是這位親屬只願意為拿俄米贖回土地,卻不願意娶路得為妻,因為所生的長子都要歸到以利米勒家的名下,這樣的代價太大了。波阿斯說要贖地便要連人也一起贖回。那位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不願意娶路得。波阿斯卻甘願為他的至近親屬盡這近親的義務,娶了路得為妻,為以利米勒家立後,也為以利米勒家贖回土地,叫拿俄米得著了後裔和產業。拿俄米果然得一孩子,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的孫竟然便是大衛,以色列的君王。拿俄米沒想到她的後裔成就了以色列偉大的國度,超出她所想所求。

 

  波阿斯正是主耶穌的預表,我們未信主前,因著罪的緣故,失去了我們天上的產業,也失去了永生,死亡是我們的結局。主用重價將我們買贖,叫我們得著主復活的生命,並能夠承受祂為我們預備天上的基業。論到這個基業:「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弗一13-14)

 

  主拯救了我們,不單赦免了我們的罪,還為我們預備天上的基業。這天上的基業我們今天雖然未能看見,但主給了我們聖靈作憑據,將來必會兌現。今天我們在神家裡一面等候一面接受天父的管教,直至有一天我們的身體得贖,領受那從天上而來的基業,叫神的榮耀得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