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十四22-36、可十三35、出三13-14、瑪四2、得二12、得三9
五餅兩魚神蹟之後,主隨即催門徒上船而自己獨自上山禱告,到了晚上主才回來與門徒會合。由於風不順船未能來到岸邊接主,主便在海面上走向門徒,就是以今天的科技,人還未能在海上行走,祗能藉著船人才可以在海面上活動,主在海上行走當然是一個神蹟,難怪門徒以為主是鬼怪。
一. 加利利海是門徒的江湖
這裡的海是指加利利海,這海可以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面是外邦人的地方而西面是猶太人的地方。主的門徒中有不少是在這海上作漁夫的,特別是彼得更有自己的船。加利利海北面的迦百農是彼得家的所在地,是眾多作漁夫的門徒的出生地。魚是猶太人主要的食物,因為可以大量捕獲,所以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由於魚的保存不易,在加利利海西面有一處鹽醃魚的重鎮,名為抹大拉,主其中一位女信徒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2021年12月中考古學家在抹大拉發現第二座猶大會堂的遺址,證明這裡是一個大而且重要的城鎮。加利利海可以說是門徒生活的江湖,是人賴以為生的地方,也是一個猶太人與外邦人交流的地方。加利利海嚴格來說是一個內陸湖,平靜的環境是常態,但不時也有大風浪,若風不順也成為人的難處。
二. 在海上行走的我是
風阻撓了船的前行,但阻不了主的行動,因為主可以在海上面行走。當主在海上走向門徒時,他們大驚失色,以為向他們走來的是鬼怪,主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是我」原文ἐγώ εἰμι直譯是「我是」,就是約翰福音中主的七個宣告。其實希臘文εἰμι已可以翻作「我是」,但前面加上ἐγώ(我)字的用法是源於出埃及記第三章中神啟示他的名字,神說:「我是自有永有的」,英文譯本多翻作「我是即我是」。所以ἐγώ εἰμι是神專有的用法,也暗示主的神性,門徒最後也宣稱:「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三. 船的保護與海上行走的神蹟
當主催門徒上船的時間是「晚上」,馬可福音十三章卅五節指出羅馬人夜裡四更的名字為晚上,半夜,雞叫及早晨。晚上是指下午六時至九時而四更天是早晨即深夜三時至六時,所以門徒在海上因為有船的保護已有九小時之久。船最初出現在洪水時稱為方舟,是一個神蹟,但當每天也可以藉著船生活在海上,船的保護再不是超然的神蹟。
四. 經歷神蹟的信心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這裡的「請叫」原文是κελεύω意思是命令,並且彼得更用上命令語氣,意思是要主向他發出嚴格的命令,他按著主的命令自然可以經歷海上行走的神蹟。主按彼得的要求發出了命令,彼得開始時也可以在海上行走,但當他轉眼一看環境,信心便被大風吹散,需要主來救他脫離危險。
五. 回到船上
最後主將彼得帶回船上,風就住了。主不是將彼得帶回岸而是帶回船上,即神給一般人自然的保護中。超自然的神蹟固然是人所追求的經歷,但要人對神有相對的信心。在日常的生活中,神常給我們安排自然的保守,現今我們在等候主再來的日子,神給信徒自然的保護就是教會。
六. 衣裳繸子
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有很多病人重複第九章中血漏婦人的神蹟。血漏婦人因著猶太拉比對瑪拉基書有關公義日頭的教導,認為彌賽亞的來臨是以公義日頭的身份降臨,其光線有醫治的能力。光線原文在路得記中分別譯作神的「翅膀」及波阿斯的「衣襟」,所以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他的衣襟有醫活能力。若對主基督的身份有認識,並且有相對的信心來到主前求,必得神超自然神蹟的醫治。
問題思想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期望主如何保守我們直至主再來?
2.對神所應許的話,我們有否深入瞭解並以信心來到主身上領受呢?